每经热评丨加强新能源车消费者权益保护 需三方面统筹推进

  • 浏览量:9708
  • 作者:匿名
  • 来源:转载
  • 时间:2023-03-23

每经评论员 裴健如

近期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,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.6万件,同比增长62.84%。其中,合同问题、质量问题、虚假宣传问题增速较快,分别同比增长126.33%、77.35%、75.65%。消费者诉求聚焦在售后服务不完善,不履行“三包”承诺;行驶中突然熄火、漏油、发动机异响、刹车转向失灵、电池模块损坏;发布虚假信息,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,减轻车企责任等方面。

随着电动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,汽车行业正面临变革和重塑,产业链从研发制造到消费流通都呈现出新的特点。与之相对应,新能源汽车消费也呈现出与燃油车时代不同的特征,这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新要求。

从上述消费者诉求来看,笔者认为,新能源汽车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点。第一,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,不少车企生产出的车型主要是为拿到补贴。随着新能源车“国补”退出,车企一味控制成本欲实现盈利,对车辆的品控难以保证。第二,部分新能源汽车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仅靠“贴牌战略”快速占领市场,营销上则过度依赖噱头吸引眼球,对质量、售后服务等方面却不够重视。

根据中汽协数据,2022年,我国新能源(600617)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,产销分别完成705.8万辆和688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96.9%和93.4%,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.6%,已提前3年完成了“新能源汽车2025年渗透率达到25%”的目标。

尽管成绩卓然,但应认识到,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打底,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。笔者建议,对于新能源汽车目前仍存在的共性问题,全产业链和相关监管部门需合力统筹解决。

第一,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快针对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售后服务,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规、标准的出台和修订。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,打击违法行为。

第二,监管应引导、规范行业发展,推动操作系统、电池技术、配套设施等不断完善,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,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。企业则应强化信息公开,对涉及消费者经济支出、个人隐私等重点利益的项目,需进行明示。

第三,车企应不断优化服务内容、规范服务流程,提高服务水平,让消费者获得便利的同时,也可为品牌“加分”。消费者在成为电动车消费者之前,也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理解,遇到相关问题不能“坐以待毙”,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。

笔者认为,唯有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,切实解决消费者痛点,不断满足消费者的“千人千面”个性化需求,新能源智能汽车才能实现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。


发表留言

姓名:
手机号:
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
立即提交

新车号

有车网评

电动车电池寿命问题的真相,你的电池远比想象的耐用

有车网评

京郊避暑自驾游 哈弗二代大狗越野能力怎么样?

有车网评

10万预算入门选车,买油买电哪个更省?

有车网评

一车多用 新哈弗H5解锁全用途SUV新场景

视频

新车讲解

特斯拉新款 Model 3 交付潮来临,国内价格会下调吗?

新车讲解

特斯拉超充站充电 吃完饭下来“罚款”500!车主:这辈子不再买它了

新车讲解

全新smart精灵#3在华上市并将于6月开启交付 零售价20.99万元起

新车讲解

抢占5000亿市场 车企打响新能源车下乡“第一枪”

返回顶部